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五一”劳动节之际,应用技术学院以“匠心筑梦勤为径,劳动传薪志作帆”为主题,精心策划三大板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家国情怀、感悟文化底蕴、践行劳动精神。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统文化同频共振,培养有担当、有温度、有技能的新时代青年。
一、红色传承:寻迹历史脉络,厚植家国情怀
通过红色基地打卡与老党员访谈,突破时空限制,将革命精神从书本知识转化为现实体验。
学生走进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在与标志性建筑合影的瞬间,他们发现,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文字。斑驳的展品、泛黄的照片,都在诉说着先辈的热血与理想;与老党员、退伍老兵对话,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感受革命年代的热血与坚守。活动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认识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强化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爱国情怀。


二、文化浸润:触摸传统肌理,守护文明根脉
通过传统习俗实践与非遗探寻,让传统文化突破博物馆展柜的局限,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的现实生活方式,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学生亲手制作饺子、青团等传统食品,缝制香囊等传统手工艺品,在实践中感受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探访剪纸、皮影等非遗工坊,观察匠人技艺,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精髓,认识到传统习俗与非遗技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使命感。

三、劳动赋能:践行劳动之美,致敬平凡坚守
通过开展家务劳动活动以及进行一线劳动者访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社会责任感,切实践行"劳动创造美好"的理念。
学生参与家庭大扫除、烹饪学习等家务劳动,不仅掌握了扫地、拖地、烹饪等实用的生活技能,更深刻体会到劳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价值;走进田园参与春耕播种、绿植养护,感受农耕文化的质朴内涵;访谈外卖员、环卫工人等一线劳动者,聆听他们的工作故事,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活动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认识到每一份平凡劳动都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



红色基因在实践传承中愈发鲜活,文化根脉在体验延续中更加坚韧,劳动精神在感悟升华中熠熠生辉。愿同学们带着活动中的所学所获,以担当为笔、以实践为墨,书写有温度、有深度的青春答卷!
文字编辑:应用技术学院团总支
审核校对:郭宇剑 邬晶新 暴博群 陈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