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是本学院的核心教学科研单位之一,一直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研室以“医工融合、学研结合”为特色,依托先进数字化虚拟仿真教学设备、电子技术实验平台等,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教研室主要承担我校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医学工程等专业的相关课程,主要包括:《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医学电子学基础》《计算机电路基础》《医用物理学》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相关的实验课程。
教研室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等,使抽象的医学影像技术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同时,教研室与多家知名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们可以在医院影像科进行见习,亲身体验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教研室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涵盖了医学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深入讲解医学影像技术的原理、操作和临床应用,拓展课程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教研室积极开展医学影像技术相关的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科研上主要围绕X射线衰减系数的模拟测量、X-CT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X-CT计算机模拟实验——窗口技术、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定、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集成逻辑门电路及综合设计等方面开展工作。
近年来,教研室团队参与省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参与编写科学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及其配套教材3部,获多项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0余项。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教研室的学术地位,也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本教研室承担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获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
未来,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精医济世”,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同时,教研室也将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学校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