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院新闻 > 文章页

汇十届桃李芬芳,展中山工科风采

发稿单位:计算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2-05-27 11:17

经纬岁月,奔腾不息,中山工科,阔步向前。截至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十届优秀工科毕业生,他们中有双一流高校的博士、硕士,有行业知名企业的高管,有扎根一线的公职人员,也有留校任教的优秀学子。他们是“甚解、敏行、明仁、济世”校训的传承人,他们是国家“医工结合”、“智能医学”战略的建设者,他们为母校赢得了良好声誉,他们是母校的荣耀与骄傲。

校友介绍


曾一福,男,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药卫生应用方向)学生,2016年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2022年考入广州大学,攻读网络空间安全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信息中心,现在的他正用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勾勒着“医工结合”的实现路径。


王守会,男,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药卫生应用方向)学生,2015年考入石河子大学农业信息化技术及应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库问答方向研究。现在的他依然记得在专业实验室得出实验结论的喜悦,从那时起他就与计算机结下不解之缘。


陈豪,男,2013级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生,2017年考入宁波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现为宁波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现在的他继续研究着他喜欢的算法,他总和别人说起在母校参加竞赛的经历。


王冠,男,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药卫生应用方向)学生,现就职于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任校企联盟与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现在的他见证并推动着学院的高速发展,他说从实习到考研、从毕业到工作,母校是他最强大的后盾,母校让他深刻领悟“凡事预则立,不欲则废”的道理。


兰康,男,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药卫生应用方向)学生,现就职于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担任工程部辽宁地区经理一职。现在的他经历了计算机行业的十年变迁和医疗领域的改革巨变,他深感精准的专业定位和务实的教学实践,是工作之基,发展之源,创新之本。


谢德夫,男,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药卫生应用方向)学生,现就职于上海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项目经理。现在的他不仅在智能医学应用领域昂首阔步,还心系母校发展和专业建设,促成公司与学校的深度合作,推荐多名毕业生成功入职,投身智慧医疗行业。


韩旭,男,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药卫生应用方向)学生,现就职于北大医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担任东北区销售总监。现在的他身处医疗软件领域,正在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略尽绵力。如今他依然记得老师们课堂上的精彩讲解,课堂外的循循善诱。


王思,女,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现就职于河南省新乡市审计局,担任信息科科员。现在的她是一名一线公职人员,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她总说老师教会她的不仅有知识,还有规划与执行。


张天鼎,男,2017级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现就职于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担任信息科科员。现在的他正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守护着家乡人民的健康,他总说自己能通过单位招考与学院的帮扶措施有很大的关系,使他事半功倍。

导师寄语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常务副院长 张鹏教授

清晨,毕业多年的学生发来信息,报告考取博士研究生的喜讯,并表达感谢之情,让作为老师的我感到无比欣慰。现在,学院已经有多名工科毕业生在读博深造。

大医中山这所具有医学教育背景的普通高校,2009年开设工科本科专业,很快就有十届毕业生了!学院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设条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今天这名学生,正是当年辽宁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的获得者。

前几天,学校“世界读书日”荐书活动,推荐了两本书,布莱·惠特比的《人人都该懂的人工智能》和何权峰的《格局》,一是拓展学生视野,培养核心素养,一是提升综合素质,涵养“大格局”。

借此机会也希望学生要树立守正创新、忠诚担当的时代品格,对党和国家要绝对忠诚,对待工作和事业要有勇于担当和甘于奉献的情怀。新时代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视野才有大作为,大格局方有大境界。

近日,在给在校生上《形势与政策》课时讲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部分内容,在备课时就感受到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日益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中指出,“这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作为工科毕业生,尤其很多同学扎根医疗健康事业,希望同学们利用所学发挥专业优势,“用数字托起生命健康之光”。

希望同学们涵养数字思维,提升数字素养,强化数字技能,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争做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 刘硕副教授

人生之路漫漫,相遇相知几何?能够有缘相遇,以老师、长辈、朋友的身份和你们一起走过在大医中山的四年,着实让我高兴,但同时,我也感到了肩上的责任。由于这份责任,在校期间老师对你们的要求不可谓不严格,因为无论学术研究,还是职场打拼,都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没有平日的积累,就没有现在的收获。

看到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的成就,我很是欣慰。因为你们必定能从中收获很多,你们从科研中挖掘的逻辑,从工作中吸取的经验,必将成为属于你们的人生方法论,都是你们人生的指路明灯。

计算机工程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传承着“甚解、敏行、明仁、济世”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企合作上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左右,学院各项事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里,唯实尚新的教学态度,将带你开启探索知识的大门,厚学敏行的学习氛围,将带你遨游医工结合的海洋。

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么请你勇往直前,莫回头看!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那个让你充满回忆的母校永远是你的家,那个曾经跟你苦口婆心的老师永远在这里耐心的等着你。人生之路多彩,总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唯望在学习工作之余你们有时间可以多和我讲讲,更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相识一场,也是我的荣幸,感谢大家!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刘传霞副教授

光阴流转,弹指一挥,回想当年,你们正值弱冠,懵懂青涩,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这里度过了大学四年,尽管这四年在你们的整个人生中虽然并不算长,但却格外地珍贵。你是否记得,课堂上,既严厉又亲切的高数老师,挥毫泼墨、激情澎湃的概率老师?还有那黑板上永远难解的数学问题?你是否记得,毕业季的深夜,还在为批改论文而忙碌的指导老师和修改了一版又一版的系统设计?你是否记得,清晨的校园角落、挤满长桌的图书馆、自习室里,勤奋苦读、挑灯夜战的自己和那些好像永远也复习不完的考研资料?这些曾经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让人激动不已。是你们每一天的拼搏和努力将校园装扮;是你们每一次的辛酸和喜悦,将成长的阶梯搭建。正是有了你们的参与,校园才如此充满活力,如此富有生机,如此优美和谐。

而现在你们已经从稚嫩走向成熟,羽翼丰满,秉心定志,在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上,书写华章;在汹涌澎湃的社会浪潮中,展翅高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天地中,积极向前,创造未来!

“志不求易者 成,事不避难者 进。”你们要不断提高自己、锤炼自己、实干实学、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勇于担当,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你们终将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母校赢得荣誉,增添了光彩。

一个个月圆月缺,一季季花开花谢,学生时代的生活如同一杯杯陈酿的美酒, 师生情,同学谊是永远割舍不掉的无价珍宝。泰戈尔说:“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有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无论你们走得有多远,母校的心永远和你们连在一起。人生总要经历挫折与磨难,总要体会酸甜与苦辣,而这里,永远都是你们避风的港湾,温暖的家。

盼!同学们常回家看看!



 

责任编辑:刘硕
审核校对:夏新元、任芳、刘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