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网情深, “英”你精彩
为做好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工作,外语教研部盛艳波主任多次召开部门线上视频会议,努力构建最优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2020年至今,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实践,外语教研部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系统、并且适合外语教学的线上教学模式。
一、构建优质的线上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组成,并且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学习辅助软件。课前学生通过教材配套的We learn软件进行课前预习,掌握本章节重点词汇并熟读课文。课堂上,授课教师首先会利用微信公众号“词达人”对学生的课前单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作为一次形成性评价;通过QQ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直播等平台进行直播授课,讲解本章节重点、难点知识点。平台的回放功能允许学生反复多次观看视频,体现出在线教学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课后,在完成本章节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学生运用批改网完成翻译及作文输出检测。
二、深挖教材思政元素
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言教育的本身必然会涉及到中西方的思想碰撞及文化差异,因此,思政教育的实施是英语学科教育的内在需求。《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涵盖战争与和平,高科技与互联网,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文化冲突与融合,亲情与爱情,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名人的奋斗与成就,普通人的成长和蜕变等主题。这些主题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素材。
赵雪老师在讲授Unit 2 China in Transition《转变中的中国》时,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了课堂思政育人。本节课前,学生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搜索相关学习资源,做好学前预习。教师在班级群中发布和“胡同”相关的文字和视频资源,让同学深入了解“北京胡同”、“胡同文化”等背景知识。课上,对本单元的主题urbanization(城市化、城镇化)进行重点讲解,并额外补充2020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的“城镇化建设”的英语翻译。课后,通过教学平台及时收取学生反馈,并利用“批改网”布置相关主题的作文及翻译练习,内化所学知识。
三、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在大学英语线上教学实践中,高玲老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领读单词,师生口语对话等方式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课后开展情景模拟及趣味配音等项目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在讲授流行音乐主题时,给学生发送音频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是线上教学,教师更是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许娜老师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长时间线上学习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视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适时远眺,并调大字号便于学生观看屏幕。此外,教师还通过学生反馈的方式调整线上教学软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线上教学模式具有师生交流不足的弊端,课后对学生的答疑能改善其短板,并能增进师生情谊,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心理。
五、助力花开“疫”散
在学院抗“疫”期间,外语教研部的解宏甲老师、张琦老师、许娜老师、冯晨老师和刘相国老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担任学院网格化管理的楼层长,精准负责相应楼层学生的健康安全状况,配合安排学生的核酸检测、药品预约、洗浴预约、信息传递等日常工作,履行着各自的防疫责任。
线上教学拉远的是授课时与学生间彼此的距离,不变的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态度。外语教研部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岗位恪尽职守,努力为花开“疫”散助力!
责任编辑:刘大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