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自3月15日全面启动线上教学以来,康复工程学院全体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全方位开展“线上直播”和“在线学习指导”,确保线上授课与线下课堂教学同质等效,保障各专业教学运行顺畅有序。
一、教师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在“云课堂”上,康复工程学院任课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精心挖掘各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途径,确保教学效果“不打折”。
1、自录视频入课堂,保证实验课教学效果
沈蓓蓓老师根据不同课程特点,采用雨课堂、钉钉等不同直播平台,在讲授《经络腧穴学Ⅱ》时,课前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完善教案;课上丰富互动环节,融入病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及技能,课后一对一指导学生的取穴手法等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课程目标。在《实验针灸学》实验课授课时,为使学生能更接近线下动物实验,遇关键性操作时,收集线上视频资源及采用前几轮自录视频,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2、带着问题教学,将问题简易化
高梦君老师主讲的《方剂学》课程利用钉钉课堂直播授课,采用讲授法与案例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互动,并结合新冠肺炎中医治疗讲授方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每节课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在QQ群中发布课件、电子教材、复习题等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复习方剂学内容。
3、教,与时俱进;学,融会贯通
耿志健老师重视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新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还注意与时俱进。例如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光疗法》的教学过程中将紫外线疗法与北京奥运会集合起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理解。
4、利用多元互动进课堂,增强教学效果
尹爱凝老师主讲的《中医诊断学》课程利用钉钉课堂直播授课。通过丰富的舌诊图谱鉴别舌苔之间的区别;通过历年执业医师真题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病例分析将之前讲授的中医诊断方法加以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上课时把聊天打开,这样可以随时看到学生的观点及想法。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加入自录的视频及音频,进一步强化望诊、闻诊的细节和难点。课程结束后,在QQ群内上传课程重点,下节课课前了解学生知识的吸收情况,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学生“沉浸”在云端课堂,教学反响较好
学生学得怎么样比教师教得怎么样,更能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线上教学虽然“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教师引领的角色,认真的态度,热爱学生的情感从未改变,同学们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各类互动中,“沉浸”在云端课堂,教学反响较好。
康复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构建起“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教学督导-辅导员”五位一体的助学团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覆盖、及时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正能量,确保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不断线,全力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运行。
责任编辑:刘大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