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院新闻 > 文章页

中山抗“疫”行,教学展风采系列报道--药学院

发稿单位:教务部   发布时间:2022-04-10 09:08

 “点燃云端精彩课”——《药理学》线上教学案例分享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响应辽宁省教育厅召开的高校在线教学工作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药学院统筹安排,主体实施,全院教师借助多种形式和平台,全面助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确保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质等效,现以《药理学》线上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享。

《药理学》是基础科学与临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学期药理学的教学任务涵盖学院大部分专业,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线上教学任务就成了重中之重。药学院教师倪颖男和邹泊洋积极承担工作任务,发挥青年教师的专业优势,与团队教师密切配合,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一、以助力学生发展为导向,科学制定线上教学方案

线上教学通知下达后,药学院田其濡院长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与药理学授课教师倪颖男、邹泊洋讨论教学大纲和线上教学模式,将学习要求具体化,确保线上学习任务清晰明确,保障学习效果;此外,与潘平、曹蓁等实验授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统一教学内容和进度,讨论授课方式,合理选择授课平台。


二、以确保教学质量为宗旨,完整把控线上教学全过程

(一)课前教学准备+信息畅通

针对授课专业多、学生范围广的情况,教学团队分组讨论,细化教学方案,补充教学资源,在药学院教学秘书陶玲老师帮助下组建课程班级网络和沟通渠道,累计组建QQ、微信群共计14个,通过班级学生干部构建合理且快捷的消息网络,便于信息传达畅通。


此外,授课教师会提前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如推送思维导图给学生作为预习资料,引导学生查看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等《药理学》慕课资源作为预习素材。


(二)课堂教学互动+形成性评价

线上教学依托腾讯会议直播平台,结合微信群以达到实时沟通的效果,保障师生答疑和提问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建立了QQ群作为备选平台。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线提问,采用“问题+案例式教学”方式发起交互式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问卷星”开展形成性评价,下课前10分钟推送本章节重点知识测试,即刻系统打分,查验课堂学习成效,并用3-5分钟将学生掌握的课堂知识点进行复习,做到当堂消化理解;下课前通过腾讯会议导出与会名单,考查学生出勤情况。


(三)课后固化成果+答疑解惑
课后推送相关课件和视频,便于巩固学习成果;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及整理教学反馈信息,查验学习成效,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此外,通过开辟班级讨论帖和讨论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保持学习的热度与动力,授课教师也会就重点、难点内容以及学生提问的内容做好课后答疑。通过学习平台掌握学生的学情数据,及时了解整体和个体情况,及时督促学生,调整教学内容。


(四)理论+实践,知行合一

药理学教学团队制定了理论内容的实验辅助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知行合一。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线上教学对实验课程教学的影响,全体实验教师对线上教学进行了详细研讨,科学制定方案。利用在线平台优势,第一时间整合资源,采用理论串讲+视频演示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验在线教学。


三、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药理学》不仅是医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同时涉及了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用药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与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授课中,教师们利用药理学知识,适时引入课程思政,比如讲解利尿药时结合运动员尿液中氢氯噻嗪超标的新闻事件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讲解胆碱受体阻断药引入动物生产中非法添加阿托品的案例,敦促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科学家精神等,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药学院以《药理学》课程为例,展示了在抗“疫”阶段的线上教学期间,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两者互动、促进的全过程。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药学院教师始终怀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工作的热忱,上好每一节课,一路探索,一路前行!

责任编辑:刘大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