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院新闻 > 文章页

中山抗“疫”行,教学展风采系列报道--国际护理学院

发稿单位:教务部   发布时间:2022-04-06 10:56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学校迅速启动了线上教学。如何达到线上线下同质化效果,同时加强对封闭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上课老师优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国际护理学院专业教师不仅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关心指导学生学业;更是积极融入到学生的防疫生活中,参与校园网格化管理,紧紧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墙。

一、落实网格化管理,筑牢疫情防控墙

国际护理学院高筱琪老师就是专业教师队伍中扛起疫情防控大旗的佼佼者。一方面,她及时调整课程资源,为学生们设定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参与教学教育提升会议8次,持续参加雨课堂培训,提升线上教学能力。同时对本专业有考研意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学习方法的调整。另一方面,在做好线上教学的同时,高老师参与学生网格化管理,担任第一网格1号公寓6楼层长,负责2个年级81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大事小情,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协调学生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保障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正常有序。




二、融入课程思政,增强爱国情怀

学校进行网格化管理后,上课老师针对学生管理期间的特点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更加突出重点内容,并在授课中以思考题的形式加强课上互动,同时加入了身边抗疫英雄的思政案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爱国情怀。王丽丽老师所讲授的课程是《基础护理学》第五章:病人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她在教学中融入护理专业校友在抗疫中的真实事迹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驰援武汉承接了“雷神山”医院的救治工作等,以身边切实事例激发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适应线上教学新需要,及时调整课件内容

采取线上教学后,授课时长不变,但因线上授课的局限性,不能同课堂教学一样,知识点过于密集,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教学效果不明显。王丽丽老师及时调整内容,增加与学生课堂互动。例如,在对病人口腔评估与指导中,建议同宿舍的学生互相评估,将评估结果打在弹幕上,“如何刷牙”,“剔牙选择牙线还是牙签”,“牙齿正畸的人群如何保持口腔清洁”等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纠正了学生口腔清洁的误区,既进行了互动,又加深课堂知识点的掌握。




四、采用多平台融合,优势互补

为了保证学习的同质等效性,李丹老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时,结合各个平台的优势,采取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开展。课前将预习提纲及案例发放到QQ学习群,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并且课前十分钟与学生交流反馈预习情况,初步掌握一下学生预习中难点,然后在授课的过程中有目的的进行讲解。课中以雨课堂直播进行讲授,上课时采取平台的优势进行随机点名,查看学生的出席情况,同时每页课件下方还有“收藏”和“不懂”按钮,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而调整课程节奏及重点讲解。同时老师上课的时候还会把弹幕打开,这样可以随时看到学生的观点及想法。在授课的过程中还会加入自录的细节操作视频,进一步强化了操作中的细节和难点。课后布置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知识的吸收情况。并在课余时间随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五、主动关心学生,解决学生上课中存在的问题

任课老师多与学生主动交流,从老师和朋辈的角度,解释封闭管理的必要性;并耐心细致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第一时间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线上教学对国际护理学院全体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这条“隔空教学”的道路上,我们会继续努力,找到更好的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新的路径,期待春暖花开,相聚校园。

责任编辑:刘大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