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院新闻 > 文章页

中山抗“疫”行,教学展风采系列报道--应用技术学院

发稿单位:教务部   发布时间:2022-04-06 00:00

从三尺讲台到方寸屏幕,应用技术学院教师转换阵地,坚守岗位,共建“云”端课堂,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优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并肩,同守精神家园,实现高效线上教学。

一、紧急调度,周密部署。

应用技术学院在接到学校因防疫需要将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后,连夜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本院线上教学部署会,院领导在会议上对线上教学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对线上授课质量、线上讲授方法、线上测试问答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






二、思政入课堂,“抗疫”暖人间。

应用技术学院的授课教师虽然没有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但他们仍然把课堂当做“抗疫”阵地,将身边感人的师生 “抗疫”故事当做提炼思政素材的源泉,让课堂上的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伟大的“抗疫”精神。曹蓁老师在《生理学》课堂中介绍关于呼吸运动调节的实验时,将新冠肺炎病例与之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新冠肺炎是如何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同时,也讲述了我院优秀毕业生们无私的为国家防疫工作做着自己应有贡献的感人事迹,号召在校学习的同学要以“抗疫”英雄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践行崇高的医学生誓言。




三、探索“三线”教学新模式,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

医学教育特别强调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没有高质量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将会严重影响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了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我院在开展“分析化学实验”、“医用基础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等课程时采用了“三线”实验教学新模式,即“线下录制,线上直播,线下开放”。授课教师在实验室里将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前期准备、中期操作以及后期获得实验结果以示教的方式进行录制,然后制作成教学视频;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通过直播的方式介绍实验目的、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给学生们更直观的实验体验;在允许线下教学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室开放,有计划有安排的组织学生参与线上实验课程的实践操作,加深学生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四、利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拓展线上教学内容。

学院教师积极相应学校号召,充分利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在《医学影像物理学》线上教学中,李洋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平台资料进行课业补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曹蓁老师利用平台模拟实验操作,拓展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五、利用多元互动手段,增强线上教学“粘合度”。

学院教师利用多种互动方式开展线上教学,与学生随时交流及时答疑,犹如线下“面对面”,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保证了线上教学的质量。

为增强《医学免疫学》线上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宋利华老师利用手写板代替黑板,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书写板书还原线下课堂场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点总结,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计算机电路基础》线上教学中,李洋老师采用提问、抢答等方式与学生积极互动使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明显提高。赵雪佳老师在《生理学》线上教学中,采用一对一为学生答疑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在《病理学实验》线上教学中,胡娜娜老师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答疑互动,用大量的临床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六、严格执行线上教学质量“三全”监督体系,保障教学质量不降低。

为了更好的保障线上教学质量不降低,应用技术学院主动求变,将原有线下教学质量“三全”监督体系进行线上监督手段全面升级,即领导、专家线上听课“全覆盖”;辅导员线上、线下查课“全覆盖”;学生信息员线上教学效果反馈“全覆盖”。学院领导、专家分工明确,将所辖区域所有课程分科包干到人,通过线上听课的形式督查教学活动全过程,给年轻授课教师指出合理化提升建议。辅导员老师针对所有线上课程采用线上查课、线下查寝的方式进行学业监督,既保证了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还增强了校园的网格化管理。以各班学委为主体的学生信息员队伍,深入到所有线上教学课堂一线,能够及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也能让老师第一时间解决线上教学的突发状况,为提高线上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在这个期盼“春天”的日子里,虽然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变换,但不变的是应用技术学院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应用师生并肩“抗疫”,云端授课初心永在!

责任编辑:刘大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