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情暖金秋。在重阳节这一承载尊老敬老传统、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节日里,我校以“理论筑基、实践拓维”为核心,通过“校际联合课外实践”与“校内特色课堂教学”两大活动,将中药学专业理论与社会服务、传统文化传承深度绑定,既让中医药智慧在敬老行动中落地,也让课堂知识在实践中“活”起来,切实彰显民办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实践育人中的主动作为。
校际携手传温情 课外实践践初心
10月29日重阳之际,我校药学院师生前往东北财经大学,参加了由该校创新创业部门主办的“重阳节尊老敬老月”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是我校与东北财经大学开展校际合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一次生动实践。


活动中,我校师生与东财师生及离退休老同志展开了亲切交流。同学们身着传统服饰,结合课堂所学的中医药知识,生动展示了紫苏、人参等中草药产品,并热情邀请老人们品尝自制的地瓜糕、壮阳茶等养生茶点,现场药香弥漫,气氛温馨融洽。


活动中,一位东北财经大学的退休教授在了解到我校师生的专业背景后,深受触动,主动表示愿将其珍藏的中医药学书籍与我校团队共享,并勉励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中国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段跨越学科与年龄的对话,不仅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对中医药事业的深切关怀,也为两校合作增添了温情与深度。


特色教学融文化 课堂理论筑根基
为让传统节日与专业知识同频共振,我校中药学专任教师打造了一堂“重阳赏菊、鉴药悟理”的沉浸式课程,以理论教学为课外实践筑牢根基。
课堂打破传统讲授模式,以“药食同源”为核心,特别设置“菊花花茶品鉴”环节,同学们一边观察不同品种菊花的色泽、风味差异,一边对照《中国药典》标准,分组探讨不同菊花的药用价值、品质鉴别要点。从“性状鉴别”的专业维度分析花瓣形态、气味特征,到结合重阳“采菊饮露、养生延年”的传统习俗解读文化内涵,同学们在“看、闻、品、议”中,不仅扎实掌握了中药鉴别理论,更深刻理解了“课堂所学即生活所用”的道理——这份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正是支撑他们在本次敬老活动中从容讲解、精准服务的核心底气。


本次重阳节系列活动,是我校在校际合作、文化传承与教学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与东北财经大学的联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实践平台,也增强了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未来,我校将继续以“理论-实践-社会服务”为路径,深化校际合作、夯实课堂教学,让中医药传统文化在育人实践中焕发新活力。
责任编辑:邹泊洋
审核校对:赵宇萌、李大萍、白雯冰